就這樣子在登革熱的第二年七十八年的時候,我們的診所能夠處理的範圍就越來越廣,所以我開始就也開放了病房給病人住院,然後也開始整理了一間手術房,我們這邊的沿海線上的病人也很可愛,他們不管我到底以前是不是有正科的外科出生,骨頭斷掉我說開刀他們也說ok,腸子打結盲腸發炎疝氣卡住子宮長瘤,如果我說需要開刀他們都OK。

登革熱之後我們診所的發展就更寬廣了。這個時候我們也開始接生了第一個小朋友,因為是滿鄉下的地方,我經常想說像這種封閉又鄉下的地方,做什麼事情也不用宣傳,好事傳的快壞事也傳的快,就好像在鑼一敲就整個村莊都會聽的到一樣,所以很多人都說像我們那種地方很好開業的,但是我個人沒有這樣覺得,說好開業也好說不好開業也其實不好,剛好是因為我的先前第一年打下來的基礎,也沒有什麼很大的過失,所以就打下了還不錯的口碑,也因為這樣子慢慢的整個地區幾乎所有的民眾大小疾病都大部分都會到我的診所來看診。

這個背景當然也歸因於當時高雄市整體醫療可以提供的服務量並不是很大。像當時大的醫院只有高雄醫學院,然後海軍總醫院,802總醫院,好像只有這三家大醫院,剩下的就是中型醫院,比較大的像阮綜合醫院、邱綜合醫院接下就像鄭綜合醫院這些。其他就只有單科的婦產科,或零零星星的其它的單科醫院、診所。醫療提供的服務量並不是那麼多,選擇也不是那麼多,尤其我們小港就更貧瘠了,我們現在像最近小港醫院委託高醫經營之後,就有一家比較大型的醫院,那當時我在剛剛到大林埔的時候,其實小港的醫療院所總共才是十六家,就是包括三家中型醫院,兩家很小型的婦產科診所,其他的都是在看感冒拉肚子骨頭酸痛。
所以沿海十一里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我們鳳林診所接受治療,而疾病的種類也就五花八門甚麼都會進來。在那個年代其實也很少醫生會去出診,因為我沒有也不知道該怎樣子當醫生,實在是沒有經驗。只是當時想說病人如果方便來就來我們這邊看診,不方便來的話就變成我去那邊看診,所以很快的整個沿海十一里的居民都知道我可以到他們家去幫他們老人家或者不方便的病人看診,到後來每天出診的量還滿大的。

 
我記得在七八年到七九年的這兩年,我平均每天出診可能都到達最少要有五次以上,那這個中間他們又知道說我可以幫病人換鼻胃管和導尿管。因為沿海線上老人家中風其實滿多的,他們沒有錢把這些老人家帶去安養院,交給專業的人去照顧,所以很多都放在家裡面照顧。有一些是照顧的還不錯,大部分都照顧得不好,我看到了很多這些需要鼻胃管插管和插導尿管的病人,有大概三分之一以上都還合併有床褥瘡,其實也滿難處理的。在全盛時期,我曾經一個月插鼻胃管和導尿管超過五十個,有些是兩種都要插,後來又加入了有一些氣切的病人,所以有時候三種管都要插,這一段時期真是非常的忙。由於每天騎著摩托車跑上跑下的,這樣沒有幾年的時間就整個紅毛港、大林浦跟鳳鼻頭走大街小巷都走遍了,病人看到我騎摩托車四處亂鑽也就都習以為常。後來幾乎我在路上很少看到我不認識的人,他們大概每個都也認識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杰正短褲醫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