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是種熱帶疾病,是好發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的一種病毒傳染性疾病,主要流行區域在東南亞一帶,包括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緬甸、寮國這些國家,當然非洲以及中南美洲也有它的蹤跡。台灣本來是沒有這種疾病,不過在日據時代,這種熱病曾經有過兩次大流行,主要肇因於日本軍隊佔領東南亞很多國家又時常軍民調動,因為台灣是重要殖民地所以就把登革熱疾病給帶進台灣本島。

根據當時醫誌紀錄,整個新竹縣市半數人口都得到登革熱,包括整個軍隊都因此而癱瘓,但紀錄也寫到雖然有那麼多人得到登革熱,但真正因登革熱死亡個案趨近於零,而少數幾個死亡個案都是本身原本就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事後看了醫誌裡面對於整個登革熱的描述,認為登革熱這種疾病會帶給病人很大痛苦也對當時經濟及軍隊造成很大癱瘓,但基本上不是一個會致命疾病,這是七、八十年前台灣醫誌對登革熱的結論

民國77年那次登革熱南部大流行主要先從大林蒲地區開始流行起來。從五月看到第一個病患(但不知道它就是登革熱)之後到七月整個疫情就逐漸擴大到七月中旬以後幾乎可以用一發不可收拾來形容。這時候不只是沿海地區受到衝擊,連小港林園甚至高雄左營、楠梓都開始有零星個案出現,後來在三民區開業的韓明榮醫師,他就提出這樣的熱病應垓是登革熱。因為台灣已經很久沒有登革熱流行,所以說那時並沒有任何經驗法則可以去認定登革熱,直到韓醫師提出這個懷疑之後,當然我們的疾病管制局就緊急從國外進口可以檢驗登革熱的試劑,結果檢驗出造成台灣大流行的元兇就是登革熱。從五月個案出現在我們診所以後,到六月個案就越來越多,然後七月進入高峰期。隨著疫情擴散包括鄰近鄉鎮病患也開始湧進診所,當時診所因採保守治療因而有效減少重症病患而受病患肯定事後證明這樣是對的,後續會詳述原因。從每天幾個到幾十個到七月中旬開業不到兩個半月開始,病人數最多已到三百多人,這三百多人大概六成以上都是登革熱病患。

總結這次熱病症狀以及治療過程所得到的一些結論,基本上登革熱這個疾病,會突然高燒到39度到40度,病程發展很快,併發全身骨頭極度痠痛,尤其是大腿骨,會痛到沒辦法走路,所以大部分病人進來都極端痛苦,有些女生甚至都會哭泣,事後我查一下醫學記載,在漢書的漢醫裡面,其實在幾千年前對登革熱就有所描述,當時的名字就是天狗熱和斷骨熱,從古書對登革熱症狀的描述,我們就知道所謂的天狗熱就是此熱病來的快又兇猛所以叫天狗,另外一個名稱叫斷骨熱。

得到此病後就有骨頭斷掉的疼痛感,到此就知道其實要診斷登革熱很簡單,只要病人無緣無故突然高燒超過三十九度,然後合併全身骨頭極度痠痛,那大概就八九不離十得到登革熱。在整個登革熱的疫情流行那段期間我們診所幾乎都是這種病人,所以我歸納出登革熱除了臨床症狀外用看用聞的也能輔助診斷那就是登革臉。得到登革熱的人他的額頭鼻頭兩個臉頰的部位還有下巴會有暗紅色的表徵,不是很明顯但仔細看看得出來。另外一個我稱它為登革味,病患嘴巴呼一口氣出來,會聞到一股非常苦的味道,聞過一次就很難忘記從得病的第一天到第二天不用去抽血就大概聞的出來

登革熱的高燒幾乎是二十四小時都不會退,一般我們感冒或細菌病毒感染的發燒會周而復始的發燒退燒,一波一波的,包括瘧疾也是。登革熱的發燒不是這樣,一發燒就是39度甚至40度且用什麼方法都退不下來,所以大家就一直打退燒針,一直吊點滴登革熱前三天就處在一個非常高燒的狀態很難處裡,然後到了第四天或第五天就慢慢退燒,到了第六第七天就幾乎不會再發燒,但病程到了這程度人其實就快掛了但不會死掉,因為整個過程會噁心想吐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一個禮拜後,更慘的的事發生了,它會從身體中央開始出很癢的紅疹然後朝周邊手腳擴散,那是一種微血管破裂產生的出血性紅疹,非常非常的癢。我曾經問病患說是骨頭痛還是皮膚癢比較痛苦,他們說一樣痛苦就可想像這有多癢,而且這種癢很難控制,用盡各種療法都無效。如果沒任何併發症,一個病人從得到登革熱到症狀完全消失,大概需要十一、二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杰正短褲醫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